党群建设

THE CONSTRUCTION OF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群建设 » 专题聚焦

【党史故事】《劳动界》周刊创刊号

2021-08-03 阅读次数:1149 新闻作者:“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劳动界》周刊,1920年8月15日由陈独秀、李汉俊发起创办。这是一份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先后共出版了24册,于1921年终刊,每册一万字左右。周刊内容设有“国内劳动界”“国外劳动界”“演说”“读者投稿”等专栏,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向工人阐明了劳动者谋求解放必须进行社会革命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达到启发工人觉悟、推动工人运动的目的,同时它也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事工人运动的具体实践。这本《劳动界》周刊创刊号由俞秀松父亲俞韵琴捐献给中共一大纪念馆,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中国近代产业工人身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般的生活。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需要为他们说话的刊物、代表他们利益的工会和指引他们解放的工人阶级政党。

1920年6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在组织领导工人运动方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办《劳动界》周刊。《劳动界》创刊号“演说”栏目首篇刊登了陈独秀署名文章《两个工人的疑问》。文章提出“劳动是什么?”“劳动者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劳动?”等一系列问题,并用最朴素的语言回答,劳动“就是做工”,劳动者“就是做工的人”,劳动“是因为不做工不劳动,便没有粮食吃,没有屋住,没有衣穿”。

文章还指出了不劳而获的现象,尖锐地提出:“有许多人不劳一点力不做一点工……还要把出力做工的人压在脚底下不当人看待,这又是什么缘故呢?”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用最直白浅显的道理对工人进行阶级启蒙。

那么,为什么要办《劳动界》杂志?在该刊创刊号上一篇名为《为什么要印这个报》(署名“汉俊”)的文章也说得很清楚:“为什么要印这个报?因为工人在世界上是最苦的……他们是住的没有好地方住,吃的没有好的吃,穿的没有好的穿……工人受苦挨饿受冻,而有钱的东家呢?一天到黑一点事情也不做……他们虽然这样一天到黑一点事不做,他们反有大房子住,好东西吃,好衣服穿,有马车坐……工人在世界上已经是最苦的,而我们中国的工人比外国的工人还要苦,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外国工人略微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我们中国工人不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了,或者将来苦得要比现在好一点。”

这一段文字浅显易懂,所列事实贴近工人生活,话都说到了劳动者心坎里,引起了工人的广泛共鸣。这两篇文章不仅向广大读者阐明了刊物的宗旨,而且贯彻了办刊理念,确定了平实易懂、贴近生活的办刊风格。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第一个刊物之所以取名《劳动界》,说明创办者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争取广大工人,启发工人的觉悟,唤起他们的团结和斗争精神。

创办者们注意到了中国工人阶级总体文化水平比较低的现状,因而刊物用语十分平实,采用较多口语。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即使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时,也尽量不用专业词语和学术语言,而是通过列举工人们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实际例子来讲清问题的实质。

《劳动界》在上海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张国焘回忆,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一次开会时,“上海小组所创办的《劳动者(界)》周刊已经出版,我们在会场上将创刊号发给大家看,这也是使会议生色的一件事。”不久,广州、北京两地仿照《劳动界》,分别出版了《劳动者》和《劳动音》。

《劳动界》不仅宣传革命道理,介绍劳动运动状况,还注意反映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刊载上海机器工会发起会、上海工人游艺会成立大会、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支持筹办店员周刊、1920年上海劳动运动大事记等消息与资料。工人来信,称赞该刊是“做我们工人的喉舌,救我们工人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