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建设

THE CONSTRUCTION OF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群建设 » 专题聚焦

重塑高质量发展六大新动能

2020-02-25 阅读次数:2176 新闻作者:解放日报

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需要重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第一,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效率新动能。

这是未来新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期增长来看,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保持稳定的全要素生产率。过去的增长靠大规模的投入、大规模的产出、超大规模的供给来推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数量扩张;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密度、提升投入产出效率,以此来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快提升劳动生产率,尽快弥补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差距;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培育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增长效率的提升。在效率提升过程中,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经济层面,现在经济系统为什么增长效率不高,就是因为仍有大量的资源错配问题,特别是偏离服务实体经济、房地产资源错配等。要通过体制改革,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结构性改革,纠正资源错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既是中国经济维持高速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质量的速度与GDP增长并不矛盾。

第二,推进新技术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的供给新动能。

要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和新应用带来的新产业、新供给,形成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发展模式。这一点和以往的发展模式不太一样。过去的发展特别是市场化改革以来,主要根据需求导向原则,老百姓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是一种需求带动供给的创新发展思路。现在,我们倡导供给创造需求,通过新供给、新产业、新技术来创造和带动新需求。

例如,早期的苹果手机就是典型的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今天则是华为及其他一拨一拨新产品、新技术,带动了市场的消费热点。这就是为什么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抓创新就是抓新动能。

第三,加快人力资本投入开发,培育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新动能。

人力资本的投资、开发是一个巨大的增长新动能。要顺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转型的趋势,加快教育结构性改革与升级,以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好、更合适的创新人才要素。通过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从人口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为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奠定基础。

第四,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消费新动能。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处于快速的消费结构升级和演变时期。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90后”“00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他们逐渐成为新的消费力量、新的消费主体。

与以往不同,新一代消费群体实际上需要生活性消费、生产性消费和公共性消费同时形成。从供给层面来看,就是要充分利用消费结构的改变给经济增长带来新潜力、新机遇,发挥新消费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动力作用。

第五,拓展新商业模式,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平台经济新动能。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新商业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平台性供给创造了平台性消费和商业模式。这种平台性商业模式与巨大的人口规模、市场规模结合起来,就可以形成巨大的发展势能和动能。

同时,也要加快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推动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使其真正成为有效需求的拉动者;加快发展服务经济、休闲经济、健康经济等经济形态。要通过体制改革真正解决“有钱”与“有闲”的关系问题,为发展服务经济奠定时间基础和收入基础。

第六,加快形成新区域增长极,培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新动能。

要进一步发挥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形成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新动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经验表明,只有坚持区域经济增长极发展战略,才能真正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势能。从早期的“四个特区”先行先试,到16个沿海开放城市优先发展,再到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无不表明区域增长极对整个经济发展的整体带动作用。

进入新时代,从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先行先试,再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都在逐渐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未来,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资源和要素有效集聚,提高重点区域的经济密度、投入产出强度。